本期纲要
2025.3.21-2025.4.20
1. 教学活动
- 罗依琪:保护嗓音的发声技巧
- 王力娟:时间管理
- 刘敏:在线课程与数字教材:1+1>2的融合效应
- 周凯:课堂教学中的风险意识与底线思维
- 江丰光:创新型学习环境赋能教师创新教学
- 邢磊:课堂提问设计与互动技巧
- 殷杉:青年教师成长之路
- 教学圆桌对话:工科实践教学设计
2. 教学咨询
- HI+AI课程创新工坊:探索教育新路径
- 教改说课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3. 促学活动
- 童善保:科研论文的可重复性危机与统计规范
- 孔安梨:在大学,除了在标准化赛道上的成长,我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 王力娟:恋爱的那点事:从“成功告白”到“持续保鲜”
4. 培训项目
- 2025年春季学期新教师教学核心素养研习营成功举办
- 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内集训队有效教学技巧研习营举办
- 2025年春季学期新教师有效教学技巧研习营成功举办
5. 教学学术
- 教学发展基金中期交流
- 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交流研讨
- 第一期课程教学设计示范观摩及研讨
- 人工智能+教育基金中期交流
- 课程思政建设专项二次研讨
6. 教学文化
- “只言片语话师恩”活动于校庆期间顺利举办
教学活动
罗依琪:保护嗓音的发声技巧
3月25日,中心举办了“保护嗓音的发声技巧”教学工作坊。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罗依琪老师通过实践,讲解了如何使咬字更清晰,提升课堂表达感染力。罗老师结合多年声乐教学与合唱指导经验,为教师们提供了保护发声器官并减少疲劳感的发声方法,助力教学效果的提升与声带健康维护。
王力娟:时间管理
3月27日,中心举办了“时间管理”教学工作坊。教学发展中心副研究员王力娟结合自身研究与教学经验,为教师们提供了实用的时间管理方法与技巧,助力教师们提升时间利用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刘敏:在线课程与数字教材:1+1>2的融合效应
4月1日,中心举办了“在线课程与数字教材:1+1>2的融合效应”教与学讲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融合发展中心主任刘敏作主题分享,通过实际案例与项目经验探讨了智慧课程与数字教材的深度融合如何开启教学新篇章。她围绕数字教材的定义、编写与应用展开,结合AI赋能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提升教学效率与学习体验的创新思路。
周凯:课堂教学中的风险意识与底线思维
4月3日,中心举办了“课堂教学中的风险意识与底线思维”教与学讲坛。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凯教授作主题报告,探讨了教育环境复杂化带来的新型风险挑战及课堂教学的底线思维构建。
江丰光:创新型学习环境赋能教师创新教学
4月10日,中心举办了“创新型学习环境赋能教师创新教学”教与学讲坛。教育学院江丰光教授作主题分享,探讨如何通过技术赋能与空间活化打造开放、协作与探究的学习空间。他指出,空间革新并不直接带来教学跃迁,教师需重新审视空间设计、教学理念及技术整合,以激发创新型学习环境的潜能。
邢磊:课堂提问设计与互动技巧
4月15日,中心举办了“课堂提问设计与互动技巧”教学工作坊。教学发展中心副研究员邢磊主讲。本次工作坊深入探讨提问的意义与适用场景,解析了问题设计的两大核心原理,并分享了18个实用且高效的提问与互动技巧,助力教师提升课堂引导能力。
殷杉:青年教师成长之路
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资源与环境系主任殷杉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的成长路径展开分享。具体从“从青椒到PI:如何在科研与教学中找到共生之道”“科研育人的双向成长:如何与学生共同进步”“学术指纹的锻造:青年教师如何从‘跟风’到‘造风’”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圆桌对话:工科实践教学设计
4月16日,教学圆桌对话“工科实践教学设计”举办,活动由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宋晓冰教授主持,与会者在工科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设计需要具备的关键特征要素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展开了对话与交流。
教学咨询
HI+AI课程创新工坊:探索教育新路径
4月9日,首期“HI + AI课程创新工坊”举办,通过“教师说课+专家会诊”模式,为教师提供理论与技术双维指导。外国语学院李琤老师以“中国思想经典选读”为例,提出AI重构认知框架目标,专家建议依托大模型数据优化评价维度。人文学院张玉梅老师基于“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探讨AI应用边界,专家利用课后辅助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性。活动聚焦个性化方案,助力突破教学瓶颈,为教师拟开展AI+教改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实践方向。
教改说课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本月组织了9场教改说课活动,围绕教学设计创新、课堂互动优化、课程思政融入及信息化手段应用等核心板块展开深度研讨。共有18人次教师,15人次专家参与。
促学活动
童善保:科研论文的可重复性危机与统计规范
3月26日,中心举办了“科研论文的可重复性危机与统计规范”微课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童善保教授作主题分享,探讨科研论文中统计分析的重要性与常见误区。他分析了科研结果不可重复的原因,重点讲解了零假设显著性检验的误用等重要内容,为提升学生科研统计素养提供了实用指导。本次活动由教学发展中心、研究生院、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联合举办。
孔安梨:在大学,除了在标准化赛道上的成长,我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4月2日,中心举办了“在大学,除了在标准化赛道上的成长,我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主题讲座。设计学院研究生孔安梨作分享,探讨如何跳出校园单一评价体系,建立个人价值标准。她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如何从学业焦虑中觉醒,通过“长板思维”实现价值创造。本次活动由教学发展中心、研究生院、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联合举办。
王力娟:恋爱的那点事:从“成功告白”到“持续保鲜”
4月9日,中心举办线上讲座“恋爱的那点事:从‘成功告白’到‘持续保鲜’”。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王力娟老师作主题分享,探讨大学生在恋爱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她从如何表达心意等角度提供了实用的情感指导与心理支持,为同学们在情感路上的成长与困惑提供了专业见解,助力大学生更好地经营与维护亲密关系。
培训项目
2025年春季学期新教师教学核心素养研习营成功举办
4月10日至13日,中心举办新教师教学核心素养研习营,全校16个院系的27名教师参与并顺利结业。培训围绕“FACULTY”七大核心素养开展,通过案例分享、互动演练等形式提升教学能力。学员完成3次模拟教学演练,辅训师实时指导并组织互评研讨。培训满意度达100%。学员表示在后期教学中将精细设计授课逻辑,增加学生互动,提高反馈技巧。
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内集训队有效教学技巧研习营举办
4月11日至13日,校工会、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教学发展中心共同举办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内集训队有效教学技巧研习营。本期培训以增进教学效果为主题,以主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员进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演练,达到提升教学能力与自信的目的。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员由校第九届青教赛竞赛获奖者和新教师组成。经过为期三天的培训,15位学员顺利结业。
2025年春季学期新教师有效教学技巧研习营成功举办
4月18日至20日,中心举办新教师有效教学技巧研习营,全校18个院系的28名教师顺利结业。研习营围绕BOPPPS教学设计模型等4个主题展开,通过微格教学演练、个性化反馈和集体讨论,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满意度达4.96分,参与者高度评价BOPPPS模式的应用价值。教师们表示将在未来教学中按照BOPPPS教学法指导教学,融入所学技巧。
教学学术
教学发展基金中期交流
3月20日至4月7日,中心举行3场2024年度教学发展基金中期交流研讨,30位立项教师及12位领域专家积极参与。立项教师就教学发展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研究难点与专家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交流研讨
4月10日,中心举办1场2024年度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交流研讨会,13位立项教师及3位领域专家积极参与。立项教师与专家深入交流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和研究重难点,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和启发。
第一期课程教学设计示范观摩及研讨
4月11日,2025年第一期课程教学设计示范观摩及研讨活动举行,来自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余海珊老师的课程《碳核算》、外国语学院于杨老师的课程《日语精读2》进行了教学设计的示范,共有13位教师和学科专家参与研讨。
人工智能+教育基金中期交流
4月14日至15日,中心举行2024秋人工智能+教育基金项目中期交流活动,共有48位教师与12位专家参与。本次活动共设4场交流会,各项目负责人重点汇报了项目进展、阶段性成果及下一阶段计划,专家针对技术应用、教育融合及成果优化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助力项目高质量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专项二次研讨
4月16日,中心举行2025春课程思政建设专项二次研讨活动,活动针对第一次研讨之后待改进的课程进行,共有4门课程的负责教师与2位专家积极参与,课程负责人着重汇报根据上次专家的意见修改之后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实施举措与评估方法等内容,现场专家给与充分指导。
教学文化
“只言片语话师恩”活动于校庆期间顺利举办
4月6日,正值上海交大129周年校庆之际,中心携手校团委联合举办了“只言片语话师恩”的感念师恩活动。活动设于学生中心,共收到来自学生和校友的寄语明信片300余份。中心将所有寄语明信片送达至每位教师手中,为跨越时空的师生情谊搭建起静默而炽烈的桥梁。
供稿:谢艳梅等
编辑:王竹筠
审核:孟佳
排版: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