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s://csotl.sjtu.edu.cn/2021/Data/View/313
与时偕行,教学新常态下教学学术的反思与展望——中国高校第三届教学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2021年7月2-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中国高校第三届教学学术年会在线上成功举办。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副教务长吴静怡出席在线会议。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的高等教育学者、教师和教学发展人员相聚云端,围绕本届年会主题“反思与展望:教学新常态下的教学学术”展开深度对话,着重探讨了后疫情时代教学学术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
新冠疫情改变了全球高等教育格局和运作方式,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步入新常态。教学学术应当与时偕行,寻求与新常态下的教学相耦合的发展路径。为探寻高等教育教学应对新常态的理论和实践方案,互鉴后疫情时代国内外教学学术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本届年会特邀曾任国际教学学术学会(ISSoTL)及高校专业和组织发展网络(POD)主席的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依隆大学Peter Felten教授和香港大学原副校长、教育学院院长程介明教授为大会做主旨报告,并邀请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作大会主题报告。据统计,两天会议的线上参会数量累计达到近5000人次。
林忠钦校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当前以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和关键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学术的根本目的是采用循证的方式探索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激发“教”与“学”的新活力,针对各类教育教学新环境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助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以“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师的第一要务,积极营造新常态下教育教学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着力构建全面的教学学术发展体系。希望与会老师发挥集体智慧,碰撞思想,充分反思和展望教学新常态下的教学学术,携手推动我国教学学术的蓬勃发展。
丁奎岭常务副校长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由“数量增长”进入“以质为主”的新阶段。要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提升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尊严和地位,要将高校教师的“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置于同等重要位置。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征程已开启,伴随着教学学术的发展方向与实现路径不断更新,研究范式也在同步演变,我们需要对新常态下的教学学术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与展望,主动交流国际经验,认真覃思中国方案、输出创造性研究成果,为探索教学新常态下的教学学术发展之道贡献力量。
本届年会包括2场大会报告、4场主题报告和6个分会场汇报研讨,并设置了海报展示环节,聚焦新常态下教学学术的新议题、新经验和新成果,内容丰富,观点创新。其中,大会报告和主题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和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章晓懿主持,内容聚焦于以下三个主题。
引领变革:重塑新常态下的教学学术使命
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世界格局和样态的变化,是全球教育研究者面临的难题,教学学术在探索如何应对新常态的过程中,需要求索互鉴,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Peter Felten教授的大会报告《SoTL and the New Normal: Understanding and 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和程介明教授的大会报告《为什么说大学教学面临新常态?》,立足后疫情时代,深刻解读教育新常态,为新常态下教学学术发展的新方向与新使命提供了前瞻性思考,对未来教与学的变革具有引领价值。
Peter Felten教授基于扎实的文献考证和权威研究成果的引用,回顾了教学学术的起源与演进历程,强调教学学术应适应具体环境中的教与学。就如何做好教学学术,他以美国的教育环境为例,提出了产生优秀教学学术成果的五条原则:要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探究要根植于具体的学科或机构环境、探究要有可靠的方法、要与学生以合作伙伴的方式进行探究、任何好的教学学术成果都要公开推广、发扬光大。他强调教学学术应该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才是课堂上最宝贵的资源。新常态下的教与学必须是以学习为中心、根植于探究、依赖具体环境、不断丰富人际关系。Peter Felten教授对新常态下教学学术的前瞻洞见,拓宽了与会者的教学学术视野,对后疫情时代教与学的变革起到引领作用。
程介明教授从宏观视角分析了教育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与演进的历程。他明确指出,变化是当前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根本新常态,要通过不断寻求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来应对变化。学习科学是教育的基础科学,它将是新常态下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程教授详细阐述了学习科学的六大基本原理:学习是人类对外部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各各相异的;关键在于个人的经历;理解与使用是互相渗透同时发生的,而不是两个分隔的先后过程;人类的学习是综合性的;人类学习是一项群体活动,最有效的是集体学习。为一线教师就如何基于学习科学开展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实践方向。程教授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准备未来,教育的核心业务是学生的学习。在今天的新常态下,这依然是值得我们坚守的教育信念。
上下求索:覃思新常态下教育教学的实践方案
教学学术研究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新常态下,教育环境发生一定变化,高校教师需积极采纳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常态,求索新实践,探寻新范式。上海交通大学张执南老师的主题报告《与学习者协同的创新实践教育教学探索》和昆明理工大学周祎德老师的主题报告《基于设计思维的PBL协作式教学实施路径》,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以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崭新要求。
张执南老师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构建了系统性创新实践教育教学体系,该体系基于设计科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形成了与学习者协同的教育理念,研发了系列方法论、教学法和工具。他以《工程学导论》课程为例,具体分享了创新实践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解决问题所做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以及这套创新教学体系所取得成效与推广情况。张老师通过回答“如何与学习者协同”这一问题给出了丰满的教学实践范例,给与会者提供了很好的思考和借鉴。
“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终身学习”是信息时代大学生的必备能力和素质。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每一位卓越教师的职业追求。周祎德老师重点分享了基于设计思维的PBL协作式教学是如何实施的。他介绍了设计思维视野下的教学设计,并阐明了IDEO设计思维与PBL教学设计的融合及实现路径。他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PBL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路径,探索如何在OBE成果导向策略的引领下,灵活设定弹性“学习目标”。周老师关于PBL协作式教学的成熟经验,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继往开来:共绘新常态下教与学的未来蓝图
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既要保持冷静思考,又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描摹新常态下教学学术的未来图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Christine C. M. Goh教授的主题报告《Teaching University Students to Learn for the Future: Imperatives for High Education》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规划提出了解决方案;华东师范大学侯定凯教授的主题报告《教学实践共同体——作为非正式同行交流和反思的机制》旗帜鲜明地指出未来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必要性。他们尝试勾绘的教与学未来蓝图具有领航意义。
Christine C. M. Goh教授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责任是引导学生为未来而学。她在报告中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学生怎么学,大学又该如何对待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教师如何教育学生并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这三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阐释。她认为“教育就是厚礼”,是我们能够给后代的最为珍贵的礼物。作为大学教师肩负的重任是让学生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帮助学生成长为未来更善于学习的人,更擅长引领的人。这需要教师自身也要适应未来需求,转变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全人教育。她展示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学生未来做好准备的教育规划,强调南洋理工教育是由两个相互关联的支撑点所界定,即跨学科学习、体验式+合作式学习,同时介绍了南洋理工教师的成功实践案例,有力地论证了当前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与学指引了方向,引发与会者对未来教育的深思。
侯定凯与汪蓉教授的报告着重探讨了教学实践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及运行机制。他们从“教师发展中社会性学习缺失”这一现实问题出发,提出通过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来满足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的内在需求的重要观点。梳理了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内涵、要素及类型。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参与非正式教学同行交流的现状和机制的调查研究,从交流的主题、方式及成效三个方面揭示了高校教学中教师非正式同行交流的行为模式。并提出“高校教师在各种常态化的‘忙’与‘盲’中,非正式交流、教学实践共同体如何成为‘减压阀’”这一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该报告将对高校进一步营造教学同行交流环境、引导教师有效参与教学实践共同体具有一定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本届年会设6个分会场,围绕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国际化视野的教学与管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与策略、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效果、全人教育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效果、学生视角下的教学学术等七大主题展开。各位发言者基于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期的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在教学中积极践行前沿教学理念、探究新常态下科学教学的规律,并辅以相应的教学学术研究来验证理念的有效性和规律的正确性。他们立足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场域中,主动反思新常态下的教学学术,生动践行着“教学学术助力教学质量提升”的理念。还有三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代表,基于学生促教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从学生视角分享了提升教与学效果的研究成果。在分会场中,《远程教育杂志》的陶侃主编、《开放教育研究》的魏志慧主编、《教育发展研究》的南钢主编和《江苏高教》的沈广斌主编分别担任了点评嘉宾,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学术思维的火花,使参会者对新常态下教学学术研究的重点问题、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助力更多优秀的教学学术研究者得以涌现和成长。
本届教学学术年会在全国各兄弟院校参会老师们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倾力打造教学学术国际化交流平台,汇聚了国内外关于教学学术的前沿思想与研究成果,为新常态下教学学术助力教学质量提升启迪了新思维,注入了新观点,推动了我国教学学术前进的步伐。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将立足一流人才培养战略,坚持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贯彻教学发展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引领作用,为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张兴旭
摄影:胡腼、王磊、董梦圆、丁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