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讲本科生课程《生态与演化》和《自然科学基础》。曾获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竞赛二等奖(2次)、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三等奖;奖得上海交通大学“凯源十佳教师”、“青年岗位能手”、“十佳班主任”等称号;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一等奖、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5项。
教师访谈
教学方法
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不仅乐学,更可善思求新。
1. 经典固基、关注前沿
课程内容提取经典理论的核心,但决不迷信教材。案例选取最新的研究报道,保证讲授内容年年新。展现前沿进展与经典理论的冲突,将其变为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新的火花。
2. 满足成就、注重实践
成就感是学习的动力。带领学生们参与实践,包括触摸古生物化石,观摩微生态系统,参观自然博物馆,解读前沿论文,汇编科学书籍,推送科普公众号,参加学术竞赛。每个阶段的小成就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饮水思源、思政融入
课程思政的引入令专业课教学更有温度。讲述科学家的奋斗,中国人的贡献,交大人的事迹,不仅让硬核课程充满人情温暖,也让科学精神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潜移默化地发芽壮大。
学生反馈
学生再次选课时的对话
刘老师设计教学“无所不用其极”。在课上我们不仅可以接触到化石实物,还能实地参观自然博物馆;我们要深度解读最新顶级期刊文献,翻译成书《生态与演化﹣前沿进展》,每人一册,再将内容科普化形成公众号推文,课堂上我们有大量的互动时间,因此大家都可以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有同学甚至喜欢到第二年再选一次,很多外专业的同学也跨学科选择了这门专业课。
2015级本科生:姚继雯
刘老师全心投入了班主任工作。在班级建设、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提供帮助。他经常组织活动增加班级凝聚力,还一对一地解决大家在学业感情等方面的问题。他指导学生规划未来,树立远大理想。在他的指引下,入学时对专业迷茫的我已经成为致远荣誉计划博士生,我的同学在毕业时已经收获了人生的第 N 桶金……班中每位同学都实现了自己的阶段规划。刘老师也荣获了“十佳教师”的称号。
2016级本科生:崔浩天
教学成果
带领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现场学习
历年班级共同撰写书籍的封面图
2021年烛光奖一等奖&2017年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竞赛二等奖
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5项